澳門手信,誰來為你「帶貨」?
「直播带货」近期大熱。在內地各大電商平臺,不僅「口紅王子」李佳琦、「帶貨女王」薇婭等網紅的直播間異常火爆,就連央視主持人、演藝明星、地方政府官員、上市公司老板也都相繼開始參與「直播带货」。僅湖北省,近日就有30多個市縣長上線直播,向網友推介小龍蝦、熱干面、藕帶、臍橙等湖北特農。一時間,「直播带货」成爲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各地復工復產、激活內需的熱潮中一道最亮眼風景。
而同樣正處于疫情經濟「陣痛期」的澳門,面對游客清零、經營慘淡,以「手信」為代表的一眾澳門特產,在這一輪「直播带货」熱潮中卻「靜雞雞」一片。既沒有官員為澳門手信「带货」,手信業的運營商和從業者也看不出有什麽「直播」的意愿。
澳門手信一向名聞遐邇,深受歡迎。作為澳門特產中最亮的名片之一,作為在疫情中受傷最重的行業之一,澳門手信理應順應時勢潮流,想方設法透過「直播带货」等網絡新營銷模式,大力拓展內地網購市場,積極開展自救行動,并借此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可以說,澳門手信,是疫情下「直播带货」的不二之選。
但是,緣何一直無人為澳門手信「直播」和「带货」?難道澳門手信不屑于網上的吆喝?還是「網紅」們瞧不上澳門手信?抑或是,澳門根本就不具備「直播带货」的市場氣候和土壤?
01
游客「清零」收入「清零」
澳門手信開始「買一送一」
手信,在台灣也稱作伴手禮,往往指人們外遊時為親友買的土特產、小禮物。澳門手信則更具體,一般包括杏仁餅、雞蛋卷、老婆餅、雞仔餅、豬肉乾、花生糖、腰果糖等特定的餅食或肉干。
上世紀30年代,澳門制餅業漸成規模,形成數十家前店後廠的家庭式作坊。回歸后隨著澳門經濟的快速騰飛,特別是2003年內地開放自由行政策之後,旅澳游客連年爆漲,手信業迅速風生水起,發展成澳門一個規模不小的產業,被譽為澳門旅遊業的一張「新名片」。目前,澳門擁有上百個手信品牌,手信業年產值達5億多元,年銷售額10余億元。其中,鉅記、咀香園、英記、十月初五等較知名的品牌年銷售額均過億元。
澳門手信有多受歡迎?從疫前人潮如鯽、摩肩接踵的大三巴手信街,從人手一個手信袋的拱北關「游客大軍」,每個人都能最深切直觀地感受到。
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顯然也重創了澳門手信業。據報道,由于游澳旅客勁減,特別是在手信業客源中占6-7成的內地客源幾乎「清零」,導致手信店普遍生意大跌九成九以上,基本上處于「零收入」。為此,不少手信店被迫出招轉攻本地客,一些平時「皇帝女不憂嫁」、幾乎從不打折的手信店也相繼推出「買一送一」優惠。當然,在人口僅60余萬的小城,僅靠這樣小打小鬧的「內需拉動」,顯然是杯水車薪。
為此,手信業商會的代表大聲疾呼,希望內地盡快解封自由行,從根本上解救手信業的生存危機。
但解封自由行的「遠水」一時救不了「近火」。在這樣的情況下,澳門手信業應如何積極自救呢?當前風行內地的網絡「直播帶貨」,似乎為澳門手信業帶來了啟示和借鑒。
02
「跨境電商」起步晚條件差
「直播帶貨」面臨三大困難
「在手信業搞『直播帶貨』,我們以前也作過討論,但一直沒人做起來。」澳門餅食手信業商會理事長何海明說。
何海明是澳門手信業一位著名的「帶貨人」。2009年起,他創辦的「活力澳門推廣週」就通過在全國30多個城市巡回推廣澳門特色禮品和特色食品,積極打造澳門手信品牌。
何海明表示,近幾年來澳門手信業對于網絡營銷還是很積極投入的。2018年,阿裡巴巴集團旗下團購平台「聚劃算」攜手澳門特區政府、澳門餅食手信業商會,推出了「聚劃算——匯聚澳門」活動,將澳門知名手信品牌通過聚劃算的平台推介給更多內地消費者,助力澳門手信業的數碼化升級,賦能本地小微企業開拓全新市場機遇。咀香園、禮記等餅食手信品牌紛紛進駐,咀香園還成為首家入駐天貓國際開設官方旗艦店的澳門商家。
「咀香園在天貓國際上線后,效果不錯,上線第一天的銷售額就達到1千多萬。」何海明說:「在澳門氹仔現在還設有阿里巴巴的直播間,如果搞直播帶貨,在技術力量上完全可以做到,關鍵是需要一家合適的運營商」。
但光有技術條件當然還不足以支撐「直播帶貨」。一是「直播帶貨」的量要足夠大,目前澳門手信業產量不大,搞「直播帶貨」的話,產品供應可能會跟不上。二是「直播帶貨」要求給予消費者較低的折扣,不少直播平臺靠五折以下的低折扣吸引網民,這一點在澳門手信業很難做到,一些大品牌手信平時最多打到七折,沒什麽繼續打折讓利的空間了。三是澳門手信賣到內地,在跨境物流、檢疫等多個方面仍然存在許多障礙,例如澳門手信中只要牽涉到肉類的貨品(如肉松類、肉干類),都一直進不了內地。
03
苦等「游客大軍」救場?
還是順應趨勢轉危為機?
但也有觀點認為,產量、價格、通關等客觀條件的掣肘,并非制約澳門手信業開展「直播帶貨」的根本障礙,歸根結底還是人的觀念問題。
有業內人士表示,澳門的電商起步較晚,不少澳門企業對電商還不太適應和接受,歸根結底,是因為這些年來市道不錯,很多人覺得做實體店已經足夠,再做電商生意很麻煩。直到2016年,隨著在線支付在澳門開始推行,澳門電商業才慢慢興起。
也有人推測,澳門手信業早幾年賺得盆滿缽滿,一些知名手信企業的家底較厚,即使當前一時受疫情影響生意不好,也不急于搞「直播帶貨」等自己不熟悉、不擅長的「新意思」。再捱一段時間吧,等到自由行重開了,內地「游客大軍」再次殺到,手信業的苦日子就又甜起來了!
手信業之於澳門特區,不啻于一只具有典型性意義的「麻雀」。疫情突然來襲,使極端依賴旅游博彩業客流支撐的澳門特區遭遇了重大打擊和全方位的考驗。今后澳門何去何從?把希望寄託在重開自由行、苦等「游客大軍」來「救澳門于水火」?還是深入反思、積極自強、奮力轉型、補齊短板、浴火重生?
如果某天下一只「黑天鵝」來襲,澳門遊客又一次突然「清零」了,澳門能否不像現在這樣被動?
不得不提一段許多澳門人可能沒有在意的新聞——
4月20日,陜西省平利縣,一個社區工廠裏,央視新聞的鏡頭記錄下了這樣一幕:「直播是趨勢,要好好珍惜。」最高領導人對平利縣電商協會秘書長王秀梅表示。
聰明人,總是順應趨勢的。
推薦閱讀
在看的你真“好看”